搜索

新闻中心
365best紧紧抓住2+5机遇 小塘构建有色金属生产基地

类别:公司动态 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2 15:31:51   浏览:

  365best紧紧抓住2+5机遇 小塘构建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南方网讯佛山“2+5”组团城市规划给小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随着汽配产业园的一炮打响,小塘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。近期,小塘作为东部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承接地,将与大沥共建有色金属产业园。在这次产业转移中,小塘为何能夺得头筹?此举对小塘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呢?近日,记者就此采访了小塘镇镇长张辉明。

  以铝型材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是南海的传统支柱产业。据统计,2003年铝型材产业年产值达110亿元,占南海工业总产值的25%以上。大沥作为南海铝型材企业的集中地,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重镇,其产业发展对整个南海的财税收入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。

  近年来,大沥可供开发的土地日益减少,其他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扬,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。加上周边市、区招商引资条件的吸引,大沥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出现了外迁现象并有逐渐明显的趋势。因此,以工业园区为载体、扩大产业发展空间、降低企业成本为目标的有色金属产业转移,已是大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。

  小塘承接转移的条件成熟

  “小塘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,已完全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后天条件。”作为西部工业重镇的小塘,不仅拥有丰富的可供园区开发的土地资源365best,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,还靠近狮山大学城,拥有以省级南海科技工业园为支撑的良好产业配套条件。张辉明介绍说,工业园建成后,企业可直接去大学城针对性地培养自己需要的企业技术工人,这对于技术、产业的提升很有优势。因此,小塘作为南海及周边地区有色金属的产业转移地,条件非常成熟。

  据了解,小塘有色金属工业园区位于小塘镇西部,桃园西路以北,三环西路以西,计划开发面积10000亩,首期开发3000亩。工业园区承接南海及周边有色金属产业的转移,以发展有色金属型材为主,配套发展精密加工成型的金属零部件、不锈钢制品等,为南海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延伸和产业改造提升提供配套和支持。抓住这次机遇,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战略性转移,对于小塘改造、提升自身的传统产业365best,确立西部制造业的强势地位无疑意义非凡。张辉明表示,这种东西部镇与镇之间的合作,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外流,而且如果能得当地设定产业迁移条件,处理好迁移后镇与镇之间利益的分配及园区企业发展的配套工作,此次合作还将是镇与镇、镇与企业的三方互利互惠。

  小塘镇地处南海西北部,东距广州23公里,南距佛山12公里,西与三水区接壤,面积65.83平方公里,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城区办事处,常住人口3.5万人,暂住人口2.5万人。小塘镇享有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,广湛铁路、广三高速公路、321国道和南海市东西干线横贯全境,北江主流傍镇而过,在北江旁各处,有省内多家大型企业兴建的货运码头,水路可直达广州、深圳、珠海及港澳地区。佛山机场距小塘仅8公里之遥,可谓天上、水上、陆上路路皆通。镇内基础设施完善。

  2004年上半年小塘农村经济总收入33.21亿元,同比增长33.2%;工业总产值26.01亿元,同比增长22.52%。其中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.09亿元,同比增长25.84%;第三产业总产值4.49亿元,同比增长24.12%。计划投资总额4.46亿元,其中百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4个,千万元以上项目9个365best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.62亿元,同比增长64%。目前,小塘已经被佛山定为首个汽车配套产业专业镇试点。

  小塘镇坚持“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效能管理、高品位文化、高文明素质”的原则,以创建“国家卫生镇”为契机,大力推进环境现代化建设,建造了一批“形象工程”和“民心工程”,城乡面貌日新月异,在2000年和2001年,小塘镇先后荣获“广东省卫生镇”和“国家卫生镇”称号,并成为佛山市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镇区。优美的环境、便利的交通、世外桃源般良好人文氛围,逐渐受到眼光挑剔的跨国企业的青睐。(编辑:杨格)